中医药学奠基之时,中华先民在国学思想影响下建立起来的生命救助思维,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内涵的基础。国学“天地人三才”思维,是中古时期中华民族稳定的民族人文,决定了中医药学科的思维。人生于天地之间、宇宙之中,人体与自然界密不可分,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,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,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,这就是“天人相应”思想。
一、人与天地相应
人与自然具有相通、相应的关系。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人生于天地之间,依赖于自然而生存,同样也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。不论四时气候、昼夜晨昏,还是日月运行、地理环境,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。
(一)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
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对生物和人体的影响非常大,而且是多方面的。
1.四时与情志
人的情志变化是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的,所以《素问》有“四气调神”之论。《黄帝内经直解》指出:“四气调神者,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,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。”这就明确告诉人们, 调摄精神,要遵照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规律,才能达到阴阳的相对平衡。
2.四时与气血
四季有其独特的季节特性。春夏阳气发泄,气血易趋向于表、故皮肤松弛、多汗等;秋冬阳气收藏,气血易趋向于里,表现为皮肤致密、少汗多溺等。
3.四时与脏腑经络
自然界四时阴阳与人体五脏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关系。故《黄帝内经》(简称《内经》)有“五脏各以其时受病,非其时,各传以与之。”肝旺于春,心旺于夏,脾旺于长夏,肺旺于秋, 肾旺于冬。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又指出:“春气在经脉,夏气在孙络, 长夏气在肌肉,秋气在皮肤,冬气在骨髓中。”说明经气的运行随季节而发生变化。所以,要根据四时变化、五行生克制化之规律,保养五脏,进行针灸保健治疗。
4.四时与发病
四时气候有异,每一季节各有不同特点,因此除了一般疾病外,还有季节性多发病。例如,春季多温病,夏季多胸胁病,长夏多泄泻,秋季多疟疾,冬季多痹证等。此外,某些慢性宿疾,往往在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时发作或加剧。例如,心肌梗死、冠心病、气管炎、肺气肿等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,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,青光眼好发于冬季等。掌握和了解四季与疾病的关系及疾病的流行情况,对防病保健有指导意义。
(二)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
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,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应的改变。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说:“以一日分为四时,朝则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。”虽然昼夜寒温变化的幅度并没有像四季那样明显,但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。所以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说:“故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, 气门乃闭。”说明人体阳气白天多趋向于表,夜晚多趋向于里。由于人体阳气有昼夜的周期变化,所以对人体病理变化亦有直接影响。
(三)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
人体的生物节律不仅受太阳的影响,还受月亮的影响。人体生理的气血盛衰与月亮盈亏直接相关,这是因为水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月球吸引力就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体液发生作用,这就叫作生物潮。它随着月相的盈亏,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。满月时,人头部气血最充实,内分泌最旺盛,容易激动。西医学研究证实,妇女的月经周期变化、体温、激素、免疫功能和心理状态等都以1个月为周期。婴儿的出生也受月相影响,月圆时出生率最高,新月前后出生率最低。
(四)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
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地区气候的差异,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。例如,南方多湿热,人体腠理多疏松;北方多燥寒,人体腠理多致密。人一旦易地而居,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。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,人们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也不一样。因此,要根据具体情况,做出不同的处理。
综上所述,中医养生在“人与天地相应”观念的指导下,把人体看成是与天相应相通的、精气神三位一体的、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。 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大自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。
二、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天地、四时、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要产生影响,使人体产生生理或病理的反应。在这个自然界的大系统中要想求得自身平衡,首先是顺应自然规律。顺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: 一是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; 二是慎防异常自然变化的影响。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,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。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地适应,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,首先要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以防御外邪的侵袭。因此,中医养生的“天人相应”观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思想。它一方面强调适应自然,另一方面则突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。
三、人与社会的统一观
《内经》说: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长久。”这里明确把天文、地理、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。人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,而且是社会的一部分,不仅有自然属性,更重要的是还有社会属性。人体和自然环境是辩证的统一,人体和社会环境也是辩证的统一。所谓社会环境、包括社会政治、社会生产力、生产关系、经济条件、劳动条件、 卫生条件、生活方式,以及文化教育、家庭结交等各种社会联系。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,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;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,影响着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动态平衡。一旦人体与社会之间的稳态失调,就可以导致疾病。因此,医学和疾病与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。
一审:黄姗
二审:张征
三审:万飞